医学指导:中山一院胃肠外科 马晋平主任医师国元配资
医疗专长:擅长胃肠胰腺外科临床常见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、胃肠间质瘤切除术、各部位结肠癌、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、肠癌保功能根治术;擅长胰腺良性和恶性疾病的外科治疗;擅长减重代谢手术;擅长胰十二指肠切除等手术、食管中下段癌根治、十二指肠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;熟悉腹股沟疝和切口疝的各种外科治疗;对肛肠常见疾病,如各型痔疮有丰富的临床经验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5月21日,多家媒体报道了电影演员朱媛媛因病去世消息,年仅51岁。有业内人士透露,她是因为结肠癌复发离开人世。这一消息让无数观众痛心,也再次为公众敲响了健康的警钟。
近年来,结肠癌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。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,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,死亡率居第四位,约30%的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,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。
沉默的杀手——结直肠癌
结肠癌早期症状隐匿,容易被忽视。许多患者发现时已到中晚期。这是因为肿瘤生长缓慢,从息肉发展为癌症通常需要5~10年。实际上,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已有端倪,但常常被人忽视:
1、排便习惯改变:腹泻、便秘交替出现,或大便变细、有凹槽。
2、便血:容易被误认为痔疮,但结肠癌的便血常混有黏液,颜色暗红。
3、腹痛或腹胀:尤其是左下腹隐痛,可能被误认为肠胃炎。
4、不明原因消瘦或贫血:肿瘤长期慢性出血会导致血红蛋白下降国元配资。
哪些人是高危人群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1、年龄:90%的结肠癌患者年龄>50岁,但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。国外文献报道的结直肠癌平均发病年龄为55~60岁,而我国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左右。我国的大肠癌以年轻人居多,40岁以下者占三分之一,30岁以下者占九分之一。
2、家族史:直系亲属有结肠癌或息肉病史,风险增加2~3倍。
3、不良生活习惯: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、吸烟、大量饮酒、久坐不动、缺乏运动、经常熬夜、体重超标等人群的发病风险大大增加。
4、肠道疾病:溃疡性结肠炎、克罗恩病、有肠道息肉人群。
结直肠癌是可以预防的癌症
在众多恶性肿瘤中,结直肠癌是为数不多的可以预防的癌症。即使得了结直肠癌,只要能够早期发现,手术后5年生存率也会大大提高。
1、肠镜检查:绝大多数的结直肠癌都是从肠道息肉发展而来,肠镜检查是预防息肉进展为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。肠镜是发现早期癌变的\"金标准\",建议普通人50岁起开始肠镜检查,如果是高危人群,应提前至40岁甚至更早。在过去的20年间,美国通过普及肠镜检查使结肠癌死亡率下降40%。
2、粪便潜血试验:每年一次,无创但准确性较低。
3、饮食调整:少吃红肉和加工肉,每日红肉摄入量建议<70克;多吃膳食纤维,如全谷物、蔬菜、水果等,可促进肠道蠕动,减少致癌物滞留;补充钙和维生素D,研究显示,适量补钙可降低息肉复发率。
4、戒烟限酒:戒烟限酒,吸烟者结肠癌风险增加30%,酗酒者风险增加20%。
5、坚持体育运动:每周运动3次以上:运动可加速肠道排空,降低炎症水平。
6、避免长期熬夜、避免久坐不动。
结肠癌可防可治。关爱自己和家人,定期体检,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,就能让结直肠癌远离我们。40岁以上人群若持续2周以上排便习惯改变、便血,短期内出现体重下降,应尽快到医院就诊,以免延误病情。
欢迎在文章右下角评论或留言!
51岁电影演员因病去世:沉默的杀手——结直肠癌------兰世亭医学健康科普第3805帖
马医生推荐
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